一如以往地,為著能謹記六四我再次重看一遍事件的始末,每每都感到萬分的慎怒與無盡的悲傷,而出席維園掉念或多或少能排解我心中這份悲痛。觀乎近年本土派抬頭,部分人再已喊不出「建設民主中國」(也許改成「我要真普選」會更貼近香港人),抱著暸解更多這方面的聲音,我走到中大出席聯校論壇
「重鑑六四意義,構想香港前路」六四對生於89年後的青年人有甚麼意義?這個年頭,我們又該把六四屠城、89民運放在社運上的一個怎樣的位置呢?我期望多少有這些討論。然而,第一節的論壇《重組記憶碎片,六四的本土面向》令我大失所望。
得罪講句:起初見陶傑為座上一員,我經已沒有太大期望,其餘的嘉賓,尤其是鄭立,予我感覺為嬉皮笑臉,聽不出是認真討論。整節論壇似是批判支聯會多於討論六四對我們的意義何在。也許我習慣了嚴肅地審視這件史實,此刻,人在中大,但心卻在維園。
到了第二節討論《面對獨裁政權:香港命途的未來去向》
「本土」常與「武力/(傳媒用得比較多的)暴力」掛勾,但這個晚上我看到更其他本土的面向,如推廣更多人認同「香港人」身份,而不是「又是香港人、同樣亦是中國人」;要加強各方面的實力增強向大陸談判的籌碼,所指並不是組織軍隊,而是在各方面做「滲透」,流行文化、經濟、學術等都要建立更多本土的特色。
縱使,今天民調只有約10%的人認同「本土派」的論述,但我看見這班「本土」代表的決心,當他們好有力地說「香港獨立係必然會發生的事」(十幾廿年前這句話,可能會被診斷為妄想),我感受到他們的決心。
姑勿論,你是否贊同本土的理念及手法,但他們好清楚地表明「我地想令香港變成一個更好的地方,希望香港今天及將來仍是一個有自由、人權及法治的地方」,這我想是香港人一致目標。
下年,我還會來嗎?這樣的論壇的確能令我更了解本土,但我認為六四需要悼念,至少心中那份悲痛我仍需要某些「儀式」去排解。
「重鑑六四意義,構想香港前路」六四對生於89年後的青年人有甚麼意義?這個年頭,我們又該把六四屠城、89民運放在社運上的一個怎樣的位置呢?我期望多少有這些討論。然而,第一節的論壇《重組記憶碎片,六四的本土面向》令我大失所望。
得罪講句:起初見陶傑為座上一員,我經已沒有太大期望,其餘的嘉賓,尤其是鄭立,予我感覺為嬉皮笑臉,聽不出是認真討論。整節論壇似是批判支聯會多於討論六四對我們的意義何在。也許我習慣了嚴肅地審視這件史實,此刻,人在中大,但心卻在維園。
到了第二節討論《面對獨裁政權:香港命途的未來去向》
「本土」常與「武力/(傳媒用得比較多的)暴力」掛勾,但這個晚上我看到更其他本土的面向,如推廣更多人認同「香港人」身份,而不是「又是香港人、同樣亦是中國人」;要加強各方面的實力增強向大陸談判的籌碼,所指並不是組織軍隊,而是在各方面做「滲透」,流行文化、經濟、學術等都要建立更多本土的特色。
張秀賢:「香港的本土,是一種立足世界、放眼世界的本土,而不應該只局限我們的眼光在香港之內。」
縱使,今天民調只有約10%的人認同「本土派」的論述,但我看見這班「本土」代表的決心,當他們好有力地說「香港獨立係必然會發生的事」(十幾廿年前這句話,可能會被診斷為妄想),我感受到他們的決心。
姑勿論,你是否贊同本土的理念及手法,但他們好清楚地表明「我地想令香港變成一個更好的地方,希望香港今天及將來仍是一個有自由、人權及法治的地方」,這我想是香港人一致目標。
下年,我還會來嗎?這樣的論壇的確能令我更了解本土,但我認為六四需要悼念,至少心中那份悲痛我仍需要某些「儀式」去排解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