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星期看畢兩套動畫電影,Brave (港譯:勇敢傳說之幻險森林)及ParaNorman (港譯:怪誕小學雞),不約而同地,兩套電影的主人公與家人關係都不太好,兩位主角均覺得家人從不聆聽自己的心聲,覺得身邊最親的卻不明白自己的感受。
前者故事情節簡單,一貫迪迪尼風格,有可愛的角色,有笑位亦有感動位,合家歡電影作品,電影想帶出的訊息亦容易明白。
電影開首由Norman跟他的祖母一起看喪屍片,但當他向家人提及祖母跟他的對話,家人的反應十分大,因為祖母經已過身......
Norman因可看見離世的靈魂,身邊的人總視他為異類,在學校亦成為被欺凌的對象。
他的「陰陽眼」已令其心感煩擾,唯只希望家人能體諒他。
ParaNorman X 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
香港於七十年代開始訂立融合教育政策,1997年推行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,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的學生走進主流教室已超過15年,教育局主張到「及早識別」和「 及早輔導」,好讓這些學生能及早適應。其實將這班有學習困難的學生和其他學生放在同一環境下,真的苦了學校的老師。老師面對著課程壓力,還有一大堆的行政工作,只是想到班裡的學習差異已令他們相當頭痛。單靠老師或者學校一至兩名的社工/輔導員,去照顧全校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並不足夠,小朋友更需要的其實是家長的參與和支持。
Norman受著同學的欺負,受盡他人的白眼,甚至連家人都不理解自己,心裡承受著極大的壓力。其實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就如Norman和Aggie一樣,很需要別人的理解和支持,特別是家人…"I think you're just a little kid with a really special gift who only ever wanted people to understand her. So we're not all that different at all." - Norman
當我們能用心去了解每個人,會發現大家都有其獨特之處,都有其值得欣賞的地方。
**下文有少許劇透**
ParaNorman X 積極聆聽
電影中Norman要解開"女巫"的咒語,在追查之下發現"女巫" 即是一名小女孩 - Aggie。當年Aggie跟自己一樣,因為跟別人不一樣,而被判處死刑。小女孩含恨而終,最後化成"勵鬼",誓要報復。縱使事件過了300多年,她的怨氣仍然很大....
Norman和Aggie兩人都得不到別人的理解,沒有人願意聆聽他們的感覺,可謂同病相憐。Aggie因此變得異常極端,她要令傷害自己的人同樣受苦,甚至要向鎮上所有人報復,相比之下,Norman比Aggie較樂觀,至少Norman會勸免Aggie回想生命中曾關心自己的人。
"You think just because there's bad people that there's no good ones either? I thought the same thing for a while. But there's always someone out there for you. Somewhere." - Norman
心理分析學派(Psychoanalytic theory) 認為人的潛意識行為中有著「心理防衛機制」(defense mechanisms),現實生活中,我們都會經歷過一些不如意的事,我們會開動心理防衛機制以應付,例如否認(Denial)、抑壓 (Repression)、轉移(Displacement)等等,令自己的心情好過一點。當Norman想走進Aggie的內心時,被Aggie激烈反抗,反抗的程度甚至會令Norman受傷。現實生活中,我們難免會遇到一些情況不想再去觸及,當身邊的人想去關心自己的時候,深怕他們會接觸到自己不敢面對的事情或情緒,或會像Aggie般傷害了身邊的人。
當我們要去關心別人時,需要有一定的耐性,有時亦要有被拒絕的準備。但我們決不可放棄,只要用心去感受,用心去聆聽,定能打開「當事人」的心屝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