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細到大我都比皮膚敏感纏繞左好多年,醫生話年紀越大抵抗力越好,敏感症狀時會減少。的而且確我敏感症狀去到我18歲嘅時候已經好咗好多,不過我塊面同我個嘴嘅敏感依然都冇減輕過。病情反反覆覆,敏感嘅時候盡量食清淡點,如果情況冇改善就會食西藥,若食西藥數天依然無好轉,便會去睇中醫調理。雖然病情能夠控制,但敏感經常反覆地發生我感覺到十分困擾。

午餐 - 自煮小麥飯+外賣齋菜
敏感最難頂的,並不單指痕癢難耐,還有⋯⋯
1. 嘴唇發炎、嘴角潰爛、出水、孖潤腸,任何有汁嘅食物都要避開
2. 面部發紅、腫、熱,就好似俾蚊咬到一舊一舊,密密麻麻
當出現上述兩種情況我都會即刻食藥,讓自己慢慢冷靜一點症狀便會退減,但退減後然會見到痕跡,例如紅印、甩皮及因炎症引起得暗瘡。年過30暗瘡印慢慢變成黑點好不很看。
嘗試斷食是因為在網絡上聽到一句說話:「你的臉反映你的腸胃」,感覺上像跟我說「你的樣子如何你的腸胃也必如何」,即是腸胃好你的臉一點斑斑也沒有,我猶豫了很久,又想印證這句說話是否真確,於是在網絡上尋找了不少有關斷食的文章及影片(文末推介有參考),最後決定在兩天前開始18 /6斷食。
網絡上斷食法普遍分幾種:
1. 連續七天或以上只喝水不吃任何東西:這種斷食方法有風險,必須有專業人士監察着身體狀況才可進行
2. 5/2斷食:即時五天正常飲食,兩天不吃東西或只攝取500卡路里或以下
3. 入門版 8/16、6/18、4/20:即是一天有8、6或4小時進食其餘16、18或20小時不進食
上網找的資料大多數靠斷食減肥,以此醫治敏感文章似乎比較少,唯有親自記錄下來看着自己的轉變。
*我並不是什麼專家,我只想將自己斷食的心路歷程記下來,每個人的體質也不同,斷食前要考慮清楚才決定是否進行。
*網絡上建議以下人士盡量不要嘗試斷食:懷孕、厭食症、血糖過低、長期受壓、體重過輕、月經前症狀嚴重、專業運動員、睡眠有困難等
如果以BMI來量度我是屬於體重過輕的人士(160cm/ 48kg),加上體脂較少,所以我並沒有限制進食吃脂肪或蛋白質份量,反而我盡量減少糖分及碳水化合物攝取量,如果以生酮飲食的說法,糖分是令身體發炎的主因,不過我經常跑步,又不想改變太大飲食習慣,最後決定盡量減少碳水化合物或糖分的攝取量。
Day 0 28/4
是日爸爸生日,整天吃了很多東西,敏感症狀持續,吃了敏感藥物才有些少舒緩。
Day 1 29/4
首餐進食時間:1245
午餐 - 魚飯
晚餐 - M&S 粟米雞肉三文治
最後進食時間:1745
運動:慢跑12公里
斷食後感:
- 敏感沒有發作,殘留昨天的敏感痕跡。
- 跑步後回家感覺有點餓,唯有早點睡,減低進食的誘惑。
Day 2 30/4 成功斷食時間:18小時55分鐘
首餐進食時間:12:40
午餐 - 自煮小麥飯+外賣齋菜
下午茶 - 南瓜粟米瘦肉湯、藍莓一盒、車厘茄數粒
晚餐 - 三色壽司
最後進食時間:1813
運動:慢跑3公里
斷食後感:
- 敏感沒有發作
- 由於昨天沒有食生果,所以今天在進食窗口期加添了生果
- 晚上沒有太大飢餓感
- 未知是否與斷食相關,感覺齋菜很濃味不易入口,想吃得清淡一點
待續⋯
推介參考:
早餐之謎:Is Skipping Breakfast Bad for You? The Surprising Truth
有很多參考資料,證明早餐可吃可不吃
留言
張貼留言